走进制造企业 问道榜样力量|江苏鹏飞:发掘新动能,实现转型升级
2018-08-26 17:35
|
|||||
今年6月6日,一条熟料产量2500吨/天,实际水泥产量3000吨/天的生产线在土耳其阿勒市竣工投产,土耳其总理耶尔德勒姆出席投产庆典,而这条生产线正是由江苏鹏飞集团负责EP总承包建设的, 合同金额5000万美元。
![]() ![]() 早在上世纪90年代,鹏飞就牵头组建省级乡镇企业集团,把海安及周边建材企业联合起来。2002年企业改制成立江苏鹏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,主要为建材、冶金、化工、环保等行业提供大型成套装备和工程总承包服务。 回转窑,是江苏鹏飞的主打产品。在经历十余年的产品供不应求之后,在2010年前后,中国的水泥产能达到“高峰”。居安思危,王家安敏锐地意识到,企业必须因势而动,鹏飞产品转型升级迫在眉急。 ![]() “行业饱和,向其他行业渗透,产业空间就大了。”王家安说,一家水泥厂过去产能只有年产30万吨,现在年产300万吨。产能不断提高,产业趋于饱和,回转窑必须向冶金、化工、环保等其它领域转型。彼时,正好有相关镍矿企业找上门来,由于工艺相近,鹏飞加快研究开发,顺势进入这一新领域,此后触角也越伸越广。 如今,鹏飞生产的回转窑,除在水泥行业应用外,又率先创新拓展了在石灰、高磷土;镍、铬、铁、锂等有色金属;煤高效清洁提质、煤干馏、页岩提油、钛白粉、氧化镁、氧化锌;固废、危废、垃圾、污泥焚烧等建材、冶金、化工、环保领域的应用。七成以上的回转窑用于水泥以外的行业。而正是因为在国家“去产能”政策之前就开始提前布局、自我转型,因此市场收缩产能快速变化,鹏飞受到的影响并不大。 ![]() 瞄准国外市场,着力“走出去”,是鹏飞转型的又一力作。 今年4月,鹏飞集团新签出口印尼镍矿回转窑10台套,单笔合同额达到1.3亿元;5月,公司总承包的哈萨克斯坦阿拉西姆年产120万吨水泥生产线开工投产……如今,江苏鹏飞的产品已出口到德国、蒙古、印尼、阿尔及利亚等60多个国家,其中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24个,出口额近4亿美元,工程总承包项目连续6年保持增长,成功带动我国建材行业设计、施工、产能、装备、技术全方位“走出去”。 ![]() 在王家安看来,脚踏实地专注装备制造业是鹏飞成为单项冠军的基石。 “我坚信制造业才是国家强大的基石,以工匠精神专心做好一件事才是事业。”王家安说,十几年前,公司资金也比较宽裕,也有人建议他投资房地产,但他始终不为所动,专注于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发展,做强做大主业。“十年磨一剑”,专注聚焦回转窑和粉磨装备制造业的鹏飞集团,成长为全球大型工业窑炉和粉磨设备生产出口基地,回转窑占据全球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。 ![]() 专家点评: 在行业“去产能、去库存、增效益”的背景下,鹏飞集团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,对内完善产业链,加强“供给侧”结构性改革,对外加快“走出去”步伐,积极开拓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市场,推动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,找到了一条转型增效的优质路径。 调结构、练内功、增效益,面对经济增速放缓和行业产能过剩的不利形势,鹏飞集团围绕主营业务持续创新,以创新驱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不断向关联产业延伸,实现从建材专用设备向冶金、环保综合装备转型升级,找到市场“蓝海”。 立足“转型”,鹏飞的经验为传统行业里去产能企业提供了参考。 挖掘新动能、增添新优势、开创新商机,才能不断在行业内立于“不败之地”。 陈淑梅(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东南大学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研究所所长) 摘自《新华日报》 |